關稅陰霾下西南航空(LUV.US)Q2業績不及預期 猛砍年度利潤預期10億美元
亞匯網獲悉,西南航空公司(LUV.US)于美東時間7月23日發布財報,數據顯示,該公司第二季度營收為72.4億美元,略低于預期的73億美元;調整后每股收益為43美分,低于分析師預期的53美分。西南航空預計,今年經濟動蕩將吞噬其高達10億美元的年度稅前利潤,這促使這家美國航司大幅下調2025年股東收益預期。
該公司在聲明中提到,2025年息稅前利潤(EBIT)預計為6億至8億美元。而在今年年初,西南航空原本預計全年稅前利潤可達17億美元。
作為少數幾家量化特朗普政府全球貿易政策調整、通脹及經濟不確定性影響的企業之一,西南航空的業績承壓早有端倪,今年初,這些因素已導致旅行需求暴跌。多數航司在4月便撤回了財務指引,稱需求前景已無法預測。
聲明中提到,作為西南航空核心業務的國內休閑旅行,在第二季度趨于穩定,“近期趨勢已顯改善跡象”。
截至周三美股收盤,西南航空股價今年累計上漲11%,而標普超級綜合航空指數同期下跌7%。截至發稿,該股盤前微跌1.2%,至37美元。
與美聯航(UAL.US)和達美航空(DAL.US)等大型競爭對手相比,西南航空給出了更為謹慎的前景展望。本月早些時候,上述兩家航司稱美國航空旅行需求在2025年初遭遇重挫后已有所回升。特朗普政府頻繁的關稅政策、通脹壓力及部分樞紐機場的運營混亂,曾一度打擊企業與消費者信心,導致需求驟降。
美聯航和達美航空擁有廣泛的全球航線網絡及高端客艙產品,這是西南航空所不具備的優勢,使其得以在需求相對強勁的市場中占據先機。達美航空提到企業差旅需求改善,且年底休閑旅行有望回暖;美聯航則表示,需求復蘇可能使其超額完成2025年收益目標。
西南航空正推行大規模轉型計劃,打破了其延續五十余年的“一刀切”商業模式。明年,該公司將推出更寬敞的高端座位、指定座位服務及新的登機流程。此外,2025年初,西南航空還進行了史上首次員工停薪留職。
這場業務改革與管理層調整,源于其最大股東之一埃利奧特投資管理公司(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)的施壓。
西南航空于5月開始對托運行李收費,并在周三表示,這項措施的效果超出預期,且未對航班運營造成負面影響。該公司計劃于7月29日起發售指定座位,適用于2026年1月27日及以后的航班。
西南航空稱,仍預計通過成本削減、新票價套餐及行李、選座等服務費增加收入,從而在2025年實現18億美元息稅前利潤,2026年達到43億美元。
不過,該公司提到,其新推出的基礎經濟艙產品表現不及預期,選擇高價票的乘客數量少于預期,因此不得不加大機票折扣力度。這導致第二季度每座位英里收入(單位收入)下降近0.5個百分點,且第三季度可能進一步下降1個百分點。
西南航空預計,第三季度單位收入增幅為-2%至2%,而分析師此前預期為增長1.7%。
此外,西南航空董事會已批準一項2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,預計在兩年內完成。